自我修复-朱铁玉

  • 文章来源 : 经济视点报
  • 发布日期 : 2010-03-04
  • 阅读数 : 2691

人物档案 <<<
  朱铁玉,1960年出生,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标杆意义<<<

   河南建材流通业领导者

  □经济视点报记者 贾玉丽

  (一)

  1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由上百间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原木房屋组成。木屋是清新的黄白色,错落有致,散发出一种源于大自然的气息。

  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艺术空间。

  如果说这是一家公司的总部,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那些小木屋是办公区甚至是员工宿舍,你一定会为此感到惊讶。

  而且,这样一个原木建筑群竟然居于一栋五层楼的楼顶。

  对于要采访的河南省鑫山实业有限公司,我已经有所了解,它从事建材行业,旗下的凤凰名优建材城是河南建材流通业的领导者。

  但我此前了解的信息,似乎难以与空中的这些木头房子产生联系。穿过一道又一道走廊,我和同事来到一间安静的小木屋。这里是鑫山公司董事长朱铁玉的办公室。话题从这些木质建筑开始,这显然是朱铁玉的得意之笔,他似乎已经习惯于回答别人充满好奇的提问。这些木屋子,是他的个人创想,并由他本人完成了框架设计。

  在这样一个富有想像力和艺术氛围的空间里工作,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朱铁玉和公司的员工们,都显得状态放松、心情愉快。在接受访问之后,他带着我们详细参观了整个建筑群。在宿舍区,他对公司员工说,我来看看你们的小猪窝。他和员工之间,显得亲切而自然。在后来我和几位年轻人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喜欢这位个子不高、一口郑州土话的老板,并表现出了很多公司里少见的荣耀感和归属感。

  对于很多具体事务,近几年朱铁玉已经很少过问,他对公司的管理团队和900名员工给予了充分信任。或许,在这个富有浪漫气质的木质建筑群里,员工们释放出的内在能量,确实可以让他逐渐强化“无为而治”。  
  (二)

  不少中国富豪给人留下“暴发户”的印象。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里,由贫穷而快速富裕乃至成为富豪,人们往往难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忍不住表现出诸如狂妄、肤浅和声色犬马一类的东西。短暂的暴发户心理或许有某种共性,但可悲的是,不少富豪至今仍然沉浸其中却浑然不知。

  朱铁玉已经完成了内心的转变。从1995年进入河南建材行业,从马路市场到今天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名优建材城,他见证了河南建材市场的风云激荡,并积累了足够强大的财富。

  在面对我的采访时,他毫不掩饰自己曾经有过的暴发户心态甚至赌博史。但是,昔日的狂妄与奢靡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如今,他正在享受返璞归真给自己带来的自然、平和与幸福感。他的生活变得异常朴素、简单,即使是穿鞋这样一个细节,亦可显见一斑——他甚至觉得系鞋带都是一个麻烦事,现在他从来不穿有鞋带的鞋子。

  我感兴趣于朱铁玉的内心转换,同时更想了解的是:他是如何完成这个转换过程的?他经历过某一次失败?有没有一个偶然的极端事件促成了他的转变?

  事实上,朱铁玉的生意一直很顺,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来就没有缺过钱”。目前,凤凰城的规模、定位以及人气,都已经让它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领导者。确实没有一个什么转折性的生活或商业事件去推动他的转变。

  朱铁玉说,是几年前对道学文化的了解与研究,让他的内心完成了自我修复,而没有借助于任何外来的力量。

  如今,朱铁玉在道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09年11月,一场国际老子道学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道学专家等300余人探讨“道可道,非常道”。作为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铁玉描述了自己将要在河南建立“道学基地”的设想,并讲述了道学文化给自己做人、做企业带来的影响和思考。   

  (三)

  朱铁玉小学没有毕业。他是如何完成自己的后期学习,又是如何在结识了道学研究人士之后,迷上老子道学文化并有所见解的?

  我没有去考证这个过程,而是更关注他是不是确实呈现出道学文化的气质形态。恰巧,我的早期工作经历就是宣传老子文化,这让我和他谈话的范围变得宽泛而深入,我们从历史上诸多国家借助于道学而休养生息,谈到了中国企业巨子海尔从一本《道德经》中受到的文化启发。

  老子文化甚至完全改变了朱铁玉的思维习惯和话语风格。他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强势而生硬,而是变得谦虚、平和,他始终称呼我为“老师”,语速轻缓,笑容放松。道学崇尚自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万物相通。朱铁玉总是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到共同点,喜欢在具体的“物”中去悟出普遍的道理,高楼大厦、汽车、办公室里的一颗绿色植物、我和同事穿的衣服,都被他作为“物”而延伸至对道学文化的深思考。

  朱铁玉对财富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承认,过去不知道什么叫责任,更多是在挥霍中享受乐趣;而现在,他开始谈论什么叫“社会的企业”。下面的这段话,你会在后面的访谈里看到它,但我还是愿意在这里让它原音重现:“以前不懂事,玩心大,天天打麻将,不懂得什么叫做社会,不懂得什么叫做责任。那个时候也是跟人家比,我有钱啊,一弄都是去哪儿洗个澡、住个酒店,都是要好的,都是暴发户的心理。这几年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把这两个字理解了以后,认识到了什么叫社会的企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鑫山公司捐了500万元,其中朱铁玉的老母亲捐了6万。这两年,他甚至在考虑将来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和企业。他对子女们说:“企业不能留给你们,给你们是害你们。如果你有能力就可以自己创业,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不就是暴发户吗?到时候如果你干不好,像个暴发户一样飘飘然,三年五年之后企业倒闭了,不是害你是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些年,朱铁玉这样和妻子、孩子说的时候,内心并不像现在这样坚决,如今,他已经清晰而坚定。我和他谈到了蒙牛的牛根生和新华都的陈发树——他们都成立了有影响力的基金,他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谈话始终以道学文化为核心。我数次请他讲述创业史并阐述他的商业方法,但他总是在强调自己“没文化”之后,开始探讨“为”与“无为”、“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我对企业家的所有采访中,这是最少涉及商业故事的一次。不过,这是一次我非常感兴趣的访问。解读不同企业的成功之道,往往会陷入对事件和路径的简单归纳,这使所有的分析都具有偶然性。这一次,文化、人性、心态几乎成为全部的谈话内容。朱铁玉反复强调心态对于做企业的重要性,一定不能好大喜功、不能超出自己的“阶段性能量”,否则企业就要出事。这让我想起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和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关于心态的论见。他们都认为,很多企业尤其是企业做到一定阶段之后,成也心态,败也心态。

 “文化可以让人有信仰,不急躁”

——专访朱铁玉 

  “你一步一步地走,再认真一点,一般是不会犯错的”

  经济视点报:你现在谈论最多的不是企业,而是文化。你是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去年公司还承办了一个国际性的道学论坛。如何看待文化的力量?

  朱铁玉:不管是经济也好,文化也好,都是相通的。大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小到一个公司的管理,都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里边,而这里边我认为最了不起的是道家文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这里边有没有道家文化?我看有。道法自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什么时候该种瓜?什么时候该种豆?万物宇宙是相通的,不该种瓜的时候你去种瓜,它就夭折。搞经济也是这样,一块地它适应种芝麻,你就应该种芝麻;它适应种稻子,你就应该种稻子。明明那一块是水地,你把它种成旱地,这就不科学,不科学就不可持续。   

  经济视点报:就是说不能违背规律。

  朱铁玉:为什么有的企业倒闭了?很多事违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违背了宇宙规律。尽干一些面子上的事情,好大喜功,好攀比,比谁有钱,比谁厉害,铺张浪费。过去把这种人叫做暴发户。什么叫暴发户?一些企业家以为自己是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结果什么也没变成,最后把自己给变没了。我不是什么企业家,我做的只是一个区域性的企业,我朱铁玉就是朱铁玉,我变不成三个朱铁玉,也变不成五个朱铁玉。要有这个认识。老娘经常说我,人得会“量自己”,就是说你有多大本事,你干多大事,一步一步地干,如果你只有二百公斤的力量,但是好大喜功,你担五百公斤,早晚给你压死,你一定要练到你能承担五百公斤力量的时候才可以。所以我的老娘经常说,一个人一定要会量自己,看看你到底有多大的执掌能力,如果你能领导五百人,就不要去领导五万人。

  经济视点报:你一直在谈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在公司的管理上不太赞同那些西方国家的企业经验。  

  朱铁玉:我是不赞成。但国外企业的东西不是完全不学,而是什么时候学,什么时候不学?

  以前改革开放初期,人的思想比较保守,有点井底之蛙,但那时候企业都处在一个猛冲的阶段,主要是上坡,上坡拉了一车土,管它呢,撒点儿就撒点儿吧,一鼓作气上去再说。如果你在初期阶段前怕狼后怕虎,怕撒一点土,是成不了事的。等到冲到坡上了,看的远了,就要多学点东西。但不是照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文化。

  经济视点报:中国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从去年到现在特别多,都在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果现在让你自己总结一下,你受到这些文化影响之后,自己在公司管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铁玉: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说“懂人”。一个员工犯了错,如果他是有意的,那就不跟他玩了,如果他是无意的,那就帮助他。我经常跟他们说,该错就错吧,大的一定要在一起说说,小的该当家就当家,这就是 “抓大放小”。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有好吃的想着我点儿,单干活的时候只当没我,你们自己当家。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掌握好“度”。人的一生按我的理解最难管的是度,最合适的“度”就是按照道学的师法自然去做。

  经济视点报:你选人的标准是什么?

  朱铁玉:人品好,有胸怀,有耐心。

  经济视点报:有没有一些事情,你以前是比较困惑的,但是通过对道家文化的了解,现在想清楚了?

  朱铁玉:一座大楼再高,都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它不是一下子垒起来的。想通了这个,就不急躁了,万事都有个过程,人要一点点长大,企业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我十几年前就比较莽撞,那个时候也不懂,只是乱学。但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东西,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抓住机会。

  没有干不成的事,首先你别好大喜功,不管它大与小,一你要用心、认真,要有耐心。人的一生都会遇见坎坎坷坷,你要有耐心,认真了就摔跟头少,你走路的时候仰着脸,就摔跤摔得多。再一个,你一步一步地走,不好大喜功,不一脚跳五步,你跳五步可能忽然前面是个沟,那就把企业栽死了。你一步一步地走,再认真一点,一般是不会犯错的。

  经济视点报:你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学感兴趣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朱铁玉:原先我也不懂,这几年接触了好多中国老子道学研究会的老师,都是中国比较拔尖的研究员,我才慢慢了解了老子文化。     

  “以前是暴发户的心理,这几年才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经济视点报:我看到以前的报道当中,你说过在2003年之前的时候,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之后就觉得想明白了,比如您刚才谈到的人生需要多少钱。是不是有一件事会促使你有了这样一个转变呢?

  朱铁玉:以前没钱的时候人不懂事,等到有钱了,才考虑得多了一些。刚开始就是为了生存,为了爹娘,为了自己,后来是为了兄弟姐妹。再后来考虑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也是一个家,你就是中国这个家的成员,你去美国然后回国的时候,别人问你回哪儿呢?肯定说回家。你的事干到一定程度以后,你的这个“家”会越来越大,你的责任就更大。像咱们公司有八九百人,我首先想的就是爹娘,想的是一些兄弟姊妹们,再往底下,就会想公司里跟着我时间比较长的人,然后是公司全体员工。你这个圈、这个家到底有多大,就看你自己的承受能力。

  比如我现在这个市场,就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下一步我要帮助下岗职工创业,我们设了400个摊位,只要是下岗职工拿着下岗证,残疾人拿着残疾人证,有两千块钱就可以创业了。公司给他们做好了柜台,他批发点皮包、鞋、小商品就可以经营了,不用装修什么,连柜台都做好了。

  经济视点报:等于是给他提供一整套的东西。

  朱铁玉:创业。另外公司里有专人给他讲做生意,让他自己创业。公司还会在经济上支持他们,他们可以在公司内部借款。我们今年主要是以服务社会为主,真正做到什么叫社会的企业。

  经济视点报:那你现在如何看待财富?

  朱铁玉: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农村有一句话,叫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假如你有一百亿,这一生叫你随便花,你只要不铺张浪费、不去赌博、不胡来,你咋也花不了两个亿,那你还有九十八亿,你会带走吗?带不走。然后你要考虑,人这一生是为了什么?社会给了你什么?你的责任是什么?谁给你的这种机会?你是不是忘本?

  现在都在说 “社会的企业”,实际上如果人把这句话读懂了,就会明白很多东西。如果理解为个人的企业,拿着钱不负责任去赌博了,那么多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员工怎么办?一个老板或者带头人,应该是什么呢?  

  经济视点报:你一直谈到母亲对你的影响,在为汶川灾区捐款时,老人家捐了6万元,公司捐了500万。你母亲对你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朱铁玉:农村的老人教育孩子,都是些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也最有用。

  她经常说,“让一步,小不死谁。”永远不要对不起谁,吃亏是福,我惹不起,躲得起吧。你说你很能,骗我一回、骗我两回,那我不给你打交道,看你还骗我不骗我?这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只不过是白话,就是老百姓都把它编成大白话了。

  经济视点报:你一直在讲,心态很重要,不好大喜功,一步一个脚印。你有这种心态之前,你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朱铁玉:我是这三四年才认识到到这些的。以前不懂事,玩心大,天天打麻将,不懂得什么叫做社会,不懂得什么叫做责任。那个时候也是跟人家比,我有钱啊,一弄都是去哪儿洗个澡、住个酒店,都是要好的。以前是暴发户的心理,这几年才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把这两个字理解了以后,认识到了什么叫社会的企业。我这个企业在几十年以后,家里人一个也得不到。

  经济视点报:会怎么处理你的企业呢?

  朱铁玉:以后会成立一个什么基金,这个基金我还不太懂,但我的这个目标是有的。现在我会经常去影响我的孩子,影响家里的人,我给他们说,你们也不用想,企业不会给你们,给了是害你。这个道理想通了很简单,如果他有能力就可以自己创业,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那不就是暴发户吗?让他干三年,把他累得难受,他也不懂,最后企业倒闭了。我以前说不把企业给他们,但说话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坚决,这两年我影响兄弟、小孩儿,包括我妻子,我说你们都不用想这个企业,我都是为了你们好。因为到那个时候如果你干不好,像个暴发户一样飘飘然的,三年五年之后企业倒闭了,不是害你是什么?

  经济视点报:说到基金,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家,像蒙牛的牛根生、新华都的陈发树,都在做。

  朱铁玉:我今年五十了,再干十年不成问题。对我来说,赚钱不是问题,我有这个能力。但赚了钱之后,要把“舍得”这两个字读透,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经济视点报:有些问题想通了,是不是突然觉得,哦,这个事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朱铁玉:是的。人生这么苦短,自自然然的多好,怎样舒服怎样活。我这几年,穿鞋从来不要系鞋带的,方便。

  “我没什么文化,不过现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做文化的人”

  经济视点报:对公司的下一步,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朱铁玉:重头是文化。做文化首先要有经济基础,文化要想做大,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是不行的。文化对人、对自己、对人生、对人的心态是最长久的,它照样可以产出经济,并且它可以帮助咱们的社会。为什么能帮助社会呢?文化可以让人有信仰,不急躁,你不急躁病就少,病少了,你的医疗投资就省下了很多,整个社会花的钱就少了。文化可以造福人类。

  经济视点报:你希望自己将来做的文化是一个什么样子?

  朱铁玉:中国最厉害的文化是道学文化,道学可以让人有好心态,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治理企业、管理企业。道学文化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咱们河南来的。文化不是谁都会做的,鹿邑县的老子文化做得很好,但就这几年才开始,时间短,只能说是初期,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做到。文化是一个很深层次的东西,有大小之分。像我的老娘,她不会写字,连她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她对人好,教我不浮躁,这也是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个“道”字把所有的事都包含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道学文化讲的是一个自然,也就是说一个度。你开着汽车去火车道里面跑,就是违背了“道”。另外,走到汽车道里,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要慢。不遵守“道”就要造成坏的后果。

  经济视点报:现在很多人容易急功近利,这和道法自然是相抵触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如何更好地推广老子道学文化?

  朱铁玉:我们常说叫“舍得”,有舍才能得。如果我用一个亿来做这个老子文化,不求回报,总会有一些作用。今年三月份,会有17个国家的世界道学文化大师到我这儿来,搞一个沙龙,交流道学文化。然后明年、后年,年年都有类似的交流。一种文化,首先要展示它,宣传它,是不是这样?不要急,自自然然地往下走。我可以给你说,你明年到我这儿来,会有新的发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现在我们最多了解到一些皮毛。

  经济视点报: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朱铁玉:我小学没有毕业,我写字不中,但是我看书。我没什么文化,不过现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做文化的人。

  我要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一个占地面积500–1000亩,供道学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交流、学习、研究的基地。用3—10年时间,我们将以道学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道学基地的这些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就是道学学院的老师,是世界各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因而,我们下一步要建的这个道学基地,就是为在世界各地建立道学学院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贾玉丽